寒假已到,神兽归来,又是一个不能出远门的假期,在家怎么高质量鸡娃(陪玩)呢?
我从我家甜妹这一年做过的多个实验中,整理了30个4岁娃最爱、操作简单的实验给大家,寒假科学启蒙不用愁啦。
我根据实验涉及的知识点,分成了9个主题,做了一些简单的引入和联系生活,可以帮孩子更深入理解知识点。需要准备的材料只有:色素、蜡烛、小苏打、气球、吸管、回形针,其它的家里都能找到!本文由花友Sweetie妈咪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一、色彩认知色素、颜料等的混合可提高孩子的颜色认知、提高色彩敏感度,这个实验简单且百玩不厌,因其变化明显,后续的很多实验都会用到。
1、混色实验
材料:红、黄、蓝色素,水杯,水
步骤:先取3杯水,分别加入3种色素。
然后,将颜色两两混到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
二、毛细现象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毛细现象:植物吸收水份、砖块吸水、毛巾吸汗。
2、彩虹桥
材料:色素、杯子、纸巾
步骤:在3个杯子中加入水,分别加入红、黄、蓝色素;
中间放空的杯子,摆成环形;
将纸巾叠成条状,将杯子两两相连。
现象:水沿着纸巾“爬”到了空杯之中,颜色混在一起,形成了美丽的彩虹桥。
原理:毛细现象,水分子粘着在纸巾的纤维上,水与纸巾纤维之间的粘合力比水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强,然后会拉动其他水分子,最后水就透过纸巾进入另一个玻璃杯中了。
3、水中开花
材料:纸、水彩笔、盘子
步骤:将纸剪成花瓣状,把花瓣折向中心。
然后,将折叠起来的花放入水中,花就在水中慢慢地绽放。
原理:毛细现象。
三、连通器
如果家里有透明的茶壶,可以让孩子观察一下壶嘴和壶身水面的高度。
4、连通器
材料:两个杯子、一段吸管、水
步骤:一个杯子空着,一个杯子中装入水;将吸管剪成U型。
在吸管中装满水,用手堵住吸管口,快速倒扣放入水中。
现象:水从吸管流入了空杯,直到水面相平。
原理:液体用U形管连接以后,液面高的管口受到的压强(大气压+液体压)大于液面低的管口,液体因压力差移动,直到液面相平。
四、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在日常中的现象:荷叶上的水珠、在水面行走自如的水黾。家里常用的各种洗涤剂就是表面活性剂,它会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5、纸牌大力士
材料:卡片、水杯、硬币
步骤:先将卡片放在空杯子边缘,放上硬币;
杯子里装满水,放上卡片,再放上硬币。
现象:放在水面的卡片可以支撑好几个硬币。
原理:水等液体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这个力“拉”住了卡片。
6、漂浮的回形针
材料:回形针、水杯、小纸片
步骤:让孩子尝试把回形针放入水中;
放一片纸片,迅速将回形针放在纸巾上,等待纸片泡湿沉入水底。
现象:纸片沉落的后,回形针飘浮在水面。
原理:水等液体会产生使表面尽可能缩小的力,这个力称为“表面张力”,这个力让水面像有了一层膜。
7、会自己动的小船
材料:纸片、洗涤剂
步骤:将纸剪成2个小船的样子;
将一个小船直接放入水中,另一个一端沾上洗涤剂放入水中。
现象:沾了洗涤剂的小船自己动了起来。
原理:洗涤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船”就被表面张力大的水“拉”了过去
8、牛奶作画
材料:牛奶、色素、洗涤剂、盘子
步骤:盘子中加入牛奶,然后滴入色素;
用棉签蘸上洗涤剂放入盘中。
现象:牛奶翻滚流动,携带色素形成一副绚丽画卷。
原理:洗涤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会降低牛奶的表面张力,牛奶在表面张力作用下运动起来,携带着色素形成一副流动的画卷。
五、气体
气体对孩子来说最开始会有点儿抽象,先从自然界的风,嘴里吹出去的气,气球等来让孩子感知它的存在。
9、流不出来的水
材料:杯子、卡片
步骤:把卡片盖子杯子上,倒过来;
在杯子装入水,用手稳定卡片倒扣过来。
现象:空的杯子,卡片直接掉落,装了水以后,卡片堵住了杯口,水流不出来了。
原理:装了水的杯子在完全倒立的情况下,如果水流出会在杯中形成真空,外部的大气压会推着纸阻止了水的流出。
10、自制饮水机
材料:瓶子
步骤:在瓶子上戳一个小洞;
瓶子里装满水,盖上瓶盖,再打开瓶盖。
现象:盖上瓶盖后,水就不流出来了,打开瓶盖水又流出来了。
原理:大气压。拧上瓶子以后,瓶口无空气进入,外部的空气给小孔处的压力让水停止了流出。
11、沉入水底的乒乓球
材料:乒乓球、玻璃杯、大碗
步骤:在碗里装入水,让孩子尝试把乒乓球沉到水底;
在乒乓球上扣上杯子。
现象:扣上杯子后,乒乓球“沉入”了水底。
原理:大气压,空气把乒乓球旁边的水排开了,看起来像“沉”入了水底。
12、瓶子吞蛋
材料:玻璃瓶、煮熟的鸡蛋、打火机、纸
步骤:剥开鸡蛋尝试把鸡蛋完整放入瓶中;
点燃纸条放入瓶中,迅速将鸡蛋放在瓶口。
现象:比瓶口大的鸡蛋被吸入了瓶中。
原理:纸燃烧消耗的氧气比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瓶中气压减小,鸡蛋被外面的大气压入了瓶子。
13、杯子吸水
材料:蜡烛、玻璃杯、盘子
步骤:把蜡烛放在水面,点燃;
用杯子盖住蜡烛。
现象:蜡烛熄灭,水进入了杯中。
原理:蜡烛燃烧消耗的氧气比产生的二氧化碳多,瓶中气压减小,水被外面的大气压入了杯中。
14、跳华尔兹的纸条
材料:纸、蜡烛、橡皮泥、铁丝(竹签)
步骤:将纸剪成螺旋状;
用橡皮泥做底座,插上铁丝,将纸条放在铁丝上;
蜡烛放在底座旁,点燃。
现象:纸条开始旋转,像在跳华尔兹;
原理:空气被加热向上流动,带动纸条旋转。
15、可乐加盐
材料:碳酸饮料、盐、杯子
步骤:可乐倒入杯中;
加入盐。
现象:加入盐以后,杯中涌起了大量泡沫。
原理:二氧化碳在盐水中的溶解度低,加入盐以后,原本溶解在水中的气体溢出。
16、会跳舞的葡萄干
材料:水杯、雪碧、水、葡萄干
步骤:两只杯子中分别加入雪碧和水;
分别放入葡萄干,观察。
现象:水中葡萄干不动、雪碧中的上下跳动。
原理:雪碧中有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覆盖在葡萄干表面,浮力变大,漂浮起来,到了水面后,气泡破裂,葡萄干又沉入水底。
六、酸碱中和反应
这是厨房里最简单,现象明显的化学反应,一瓶醋,一袋苏打粉就能让孩子乐此不疲。
17、火山喷发
材料:瓶子、小苏打、漏斗、醋、杯子、色素
步骤:在瓶子中装入小苏打;
为了好看,可以加入色素(为了形象,可以在瓶子的外边用纸做成火山样);
倒入半杯醋。
现象:从瓶子里涌出了大亮泡沫,像火山喷发一样。
原理:醋和小苏打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释放二氧化碳。
18、自制灭火器
材料:小苏打,醋、蜡烛
步骤:点燃蜡烛,让孩子思考灭火的方法,引导孩子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
引入新的方法,在杯中先加入小苏打,然后倒入醋,迅速将杯子倾斜向蜡烛。
现象:蜡烛熄灭。
原理:小苏打和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阻止了蜡烛的燃烧。
19、瓶子吹气球
材料:苏打、白醋、气球、饮料瓶、硬纸片
步骤:硬卡纸做漏斗,将苏打装入气球中;
小半瓶白醋倒入饮料瓶中;
将气球套紧在瓶口;
将气球提起,苏打倒入瓶中。
现象:气球被吹了起来
原理:醋和小苏打发生酸碱中和反应,释放二氧化碳。
20、鸡蛋变身弹球
材料:生鸡蛋、醋
步骤:将生鸡蛋放入醋中泡一个晚上。
现象:鸡蛋壳消失,鸡蛋变成了由一层膜包着的弹球。
原理:鸡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会与醋发生反应而,蛋壳消失,只剩下包裹着鸡蛋的膜。
七、密度
可以通过在水盆中测试各种东西的沉浮来引入“密度”概念。
测试之前让孩子先做预测,用会让孩子意外的反差来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比如回形针和一瓶健怡可乐。
21、冷热溶液混合
材料:色素、杯子、卡片
步骤:两个杯子,一个装满热水,一个装满冷水,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
将卡片放在冷水杯子上,倒扣过来,放置在热水杯上,抽掉卡片;
再取两个杯子,这次将热水杯放在上边。
现象:热水在上的时候,杯中水的颜色保持不变,热水在下的时候,颜色迅速混在了一起。
原理:热水的密度比冷水的密度大。
22、橘子的沉浮
材料:橘子、食盐、杯子
步骤:拿一个橘子放入水中,看橘子的状态;
剥掉橘子皮,再放入水中,观察;
在水中加入盐,观察。
现象:橘子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剥皮以后会沉入水底,加盐以后又会浮上来。
原理:密度的变化与浮力的变化。
八、相似相溶
水和油是日常中最常见的两种液体,而它们很神奇的不会溶解在一起。
23、彩虹雨
材料:油、色素、杯子
步骤:玻璃杯中装上水,另一个小杯装入油;
将色素滴在油中,搅拌一下,倒入水中。
现象:静置一会儿,色素从天而降形成漂亮的彩虹雨。
原理:水油不互溶,水的密度比油大,会在油中下沉,接触水面后,色素溶解在水中,形成漂亮的彩虹雨。
24、水中的珍珠
材料:油,水、滴管
步骤:在杯子中装入油;
另一个杯子装入加了色素的水;
用吸管吸水滴入油中。
现象:水在油中形成一个个漂亮的球形液滴。
原理:水油不互溶,水的密度比油大,水的表面张力让水聚集成球形。
九、静电
日常现象:脱衣服时候发出了啪啪声、到处乱飞的头发,和他人牵手时的“触电”。
25、跳舞的纸片
材料:气球、纸片(想要艺术感更强,剪成小动物、小人形状)
步骤:吹起气球、剪好纸片;
把气球放在粗燥的毯子/墙(随便什么表面都可以)摩擦几下;
把气球放在纸片上方,观察纸片纷纷飞向气球。
现象:纸片飞向了气球。
原理:摩擦后的气球会带电荷,产生静电吸力,吸引纸片。
26、魔力吸管
材料:两个吸管,一个小瓶子、丝巾
步骤:用丝巾摩擦一根吸管,放在瓶子上;
用丝巾摩擦另一根吸管,靠近瓶子上的吸管。
现象:放在瓶子上的吸管旋转了起来。
原理:摩擦后的吸管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7、飘浮的蜘蛛
材料:垃圾袋、塑料棒
步骤:垃圾袋裁成宽0.5cm、长40cm的细条,中间系在一起;
快速摩擦塑料袋和塑料棒;
将塑料袋扔向空中,塑料棒放在下方。
现象:塑料袋的细条分开,飘浮在空中。
原理:摩擦后的塑料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十、其它
28、拉不开的书
材料:两本书
步骤:首先让孩子尝试把两本书粘在一起;
把两本书书页交错的叠在一起;
让孩子尝试分开。
现象:书“粘”在了一起,很难拉开。
原理:书页交错放置,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增大,书被“粘”在了一起。
29、气球火箭
材料:气球、习惯、线、夹子、胶带
步骤:把线穿过粗的吸管、线的两端固定;
吹起气球,用夹子夹住(画个火箭在上面,更形象);
用胶带把气球贴在吸管上;
1、2、3松开夹子,火箭发射。
现象:气球飞了出去。
原理:气球气体排出会产生推力,气球向反方向运动。
心灵手巧版本,可以设计空气动力船、汽车,大一点娃自己设计,比赛看谁快。
懒人版:吹起气球,放手,看气球乱飞也能哄的傻娃乐呵一晚上。
30、麻绳钓冰
材料:冰、水、盐、绳子(粗燥的绳子比较好)
方法:轻轻把绳子放在冰的表面;
撒一点盐到冰和绳子接触的地方;
等待一会,拉起绳子。
现象:冰块被绳子钓了起来。
原理:盐放入冰里,形成盐水,盐水混合物的冰点降低,融化加速,随着冰融化,盐水浓度降低,冰点升高,再次凝固,就把绳子冻到一起了,冰就被钓起来了。
孩子对科学的认知遵循从直接到间接,并应用于实践的规律,带孩子做实验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帮助更深刻的理解对知识,
小孩子容易被新异的事物吸引,鲜明、生动、不寻常的小实验最得孩子欢心,赶快收藏做起来吧!
点击“阅读原文”,与作者交流...相关阅读:科学”宅“在家:10个在家也能做的亲子小实验
妥妥的知识宝藏!我们深扒B站,从文学到科学,今年寒假学习资源不用愁了!
涵盖手工、影视、音频、实验资源:这才是冬日玩雪的打开方式!
点个“在看”,我们就不会走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