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食品我知道”
──甸柳一小三(8)中队家校共育课程之“健康饮食”主题教育公开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吃零食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学生喜欢在校园周边或上下学路上买零食,有的甚至养成了边走边吃的坏习惯,这不但影响学校的环境卫生、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许多垃圾食品存在不合格、变质过期等不良因素,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金秋十月,元梦可妈妈来到三(8)中队,为同学们带来“垃圾食品我知道”健康饮食主题公开课,详细讲解有关认识“垃圾食品”相关知识,“垃圾与食品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本期的家校共育课堂吧。
认识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到底是怎样的食品?“它长得什么样?我们吃过吗?”同学们被标题深深的吸引。这时,梦可妈妈的“一招教你识别垃圾食品”立刻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通过一个实验视频,生动有趣的教大家如何识别所谓的“垃圾食品”。
雪碧、可乐养鱼实验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因为它们只能通过鱼鳃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那么既然水是液体,那么把鱼儿放进饮料里面会怎样?
由于雪碧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泡泡。过了一会儿,小鱼感觉不对劲,开始到处游动,显得很焦躁。接下来鱼儿的身上裹满了一层泡泡,最终因为无法获得维持呼吸用的氧气,小鱼很快翻肚皮了……。
这个实验说明什么呢?由于雪碧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小鱼需要水中的氧气,两者相克,所以小鱼们就不可能生存。接下来,梦可妈妈首先从食品的摄入、消化、吸收过程,对“垃圾食品”的定义、特点一一做了细心讲解!
认识“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是指焦糊、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仅仅提供一些热量,没有其他营养成分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要,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多吃此类食品,还会使人营养不足。
垃圾食品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美国学者提出,主要是针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一些快餐食品、膨化食品等提出的。
在我们的校园门外总有不合法、不卫生的摊点在向同学们兜售卫生和质量都难以保证的“三无食品”或“垃圾食品”。所谓的“三无食品”就是指:无食品生产许可证、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的假冒伪劣食品;“垃圾食品”指的是油炸、烧烤、膨化等快餐食品等。专家指出:许多零食当中都含有大量色素、香精、防腐剂、人工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有些零食中甚至含有致癌物,严重危害了同学们的健康。
“垃圾食品”的种类
“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包括所有加工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等。
“垃圾食品”的特点
“垃圾食品”的营养往往不均衡或单一、口感香脆或酸甜诱人、让人吃了还想吃的味道,经常食用极易“上瘾”。
有些食品由于添加防腐剂等工业原料,“垃圾食品长时间都不会腐烂,就连自然界中的细菌和微生物都不吃”梦可妈妈形象的比喻到。
“垃圾食品”的危害
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且高度加工过的食品或深加工食品,造成身体不易消化吸收,极易引发一些营养相关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哮喘、肿瘤等。
讲到这里,“哪位同学能够说出几样食品属于垃圾食品”,梦可妈妈此时与同学们通过积极的互动,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远离“垃圾食品”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食用垃圾食品容易导致肝炎、腹泻等疾病,不利于身体发育;如果长期食用含有过量色素(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引起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等症状,从而影响学习。不仅如此校外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也造成学校放学点道路的拥挤,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特别是带有煤气罐、氢气罐的摊点,存在很大隐患,严重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
此时,梦可妈妈向同学们提出远离“垃圾食品”的倡议,得到全班同学的一致响应!并做出以下承诺:
1、树立食品卫生安全观念,提高食品安全自我防范能力。不随意在校外流动摊点购买零食、盒饭等食品。
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多了解健康食品知识,坚持把早餐吃饱吃好,不以零食充当早餐或晚餐。
3、禁止把饮料、零食带入校园并在校内食用零食。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远离少食油炸食品及烧烤类不卫生食品。
5、提倡健康饮水,拒绝碳酸、奶茶类饮料,不在就餐时购买和食用各类零食。
6、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是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是身体健康的生长;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而感染疾病。健康的饮食对疾病会起到治疗的作用,帮助人体恢复健康。
本节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同学们听的意犹未尽,平时家长不让吃着不让吃那,原来许多零食都属于“垃圾食品”,对身体有着巨大的危害,以后一定要少食拒食,多吃水果、蔬菜等绿色食物,彻底远离“垃圾食品”。
结束语
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