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活久见,房地产大佬万达不专心盖房子,竟然进入茶圈分一杯羹?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万茶”商标申请信息,国际分类涉及食品、健身器材,目前商标状态均“注册申请中”。
商标正在注册,但万达已经先斩后奏了
据悉,目前万达影院在部分门店推出自由茶饮品牌“萬茶”,摆明车马证明自己要踏足茶圈!
不单单万达,若是您仔细观察,会发现茶产业多了很多“老面孔”!
就在今年,腾讯入股柠檬茶饮品牌;阿里间接注资茶颜悦色……
恍然间,茶圈就这样内卷起来了。
茶饮市场前景广阔早在年,万达电影便与COSTA签署了战略协议,就建立联合品牌和深度合作等事宜达成一致。
年,双方合作再次深化,推出全新模式——万茶与COSTA快选融合店。当时有报道提及,全国的万茶店已突破70家。
实际上,真正为万达电影带来高毛利的是以爆米花为核心的非票房业务。
而万达选择做茶饮背后,还有一个事实是,餐饮消费一直是影院的利润“王者”。
仅占一成收入的卖品餐饮收入利润和占六成收入的观影业务基本持平,这种现象在其他业务更单一的院线公司中更为明显。
以万达电影年半年报为例,公司观影收入为40.4亿元,占收入比例57.44%,占利润比例仅33.36%,毛利率为13.38%;
商品、餐饮销售收入7.78亿元,占收入比例仅11.06%,占利润比例则高达31.67%,毛利率为65.99%。
万达电影之所以切入奶茶市场,无疑是看到广阔的市场前景,希望利用自身的线下流量优势提高非票房收入。
据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的《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分析报告》,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为.3亿元,预计疫情后新式茶饮市场恢复迅速,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达.9亿元,同比上升51.9%。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上涨,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预计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突破三千亿元。
千亿新茶饮市场仍在快速增长,一个个爆火的品牌,让大家看到了新茶饮的巨大潜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扎堆挤进来。
为了寻求差异化,无论是跨界新手还是稳扎的茶饮巨头,都在下功夫进行创新,挖掘新的茶饮市场增量。
茶饮赛道竞争激烈众所周知,除了票房之外,饮料卖品一直是电影院利润的重头戏之一。
然而,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传统电影院里售卖以可乐、雪碧为主的碳酸饮料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而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茶百道等新式茶饮品牌的出现,让电影院里的饮品几乎被消费者所抛弃,无人问津。
这次万达电影推出自有茶饮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影院饮料卖品的不足,以重新激活电影院的饮料生意,把消费者从其他新茶饮品牌里抢回来。
但目前在奶茶的各个领域已经有很多竞争对手,奶茶门店的密度很饱和,尤其在电影院跟商超这些商圈已经有很多知名的奶茶品牌。
在本尚书看来,目前万达影院要想将奶茶做大还是非常挑战。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37.8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茶饮料、奶茶、食品饮料”,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
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企业都是于近五年内成立的中小企业。
近年来,奈雪的茶、喜茶、茶颜悦色等品牌如雨后春笋般爆发式增长。深耕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门店数量更是超过了一万家。
另外,茶饮市场也涌入了不少同万达电影一样的跨界巨头玩家。
王老吉、娃哈哈等巨头企业几年前就已经入局,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动车组餐饮公司也推出了高铁奶茶。
奶茶已不仅仅是一杯简单的饮品,而是逐渐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并形成了清晰的格局。
喜茶与奈雪占据一二线城市,Coco、一点点等中端定位品牌在各线城市皆有分布,蜜雪冰城、益禾堂等性价比品牌专注三四线城市与大学城地区。
根据《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的用户调研,90后消费者(21-30岁)已成为新式茶饮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的50%。
女性消费者在各年龄层的占比中均占主导地位,总体来看新式茶饮的女性消费者占到了七成。
67%的消费者常住一线城市(包括新一线城市),近五成消费者每月可支配收入在-元之间。
除一线城市的白领女性消费群体外,新式茶饮行业还有巨大的空间待开发,例如二、三线城市和男性消费群体。
现在很多年轻人喝奶茶已经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每天都要靠着“奶茶续命”。
这样说的确是夸张了,但是目前的年轻人喝奶茶的频率的确是很高。
以前想到奶茶,都是粉状冲泡的奶茶,后来开始转变为“街头时代”,一杯也不是很贵,几块钱就能买到。
到了现在的“新式茶饮时代”,奶茶开始在产品原料、制作流程、饮品外观上都讲究品质和特色了,品牌运营商也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开始“线上+线下”相结合,所以也难怪奶茶市场发展越来越好,价格也开始越卖越贵了。
茶饮的门槛虽然低,但想要长久良好的运营下去并不容易。
首先门店的管理是有难度的,万达电影并不只开几家门店,未来可能需要较大规模的扩店计划,那么在店面管理、员工管理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也都有新的要求。
其次,茶饮的供应链以及口味的研发问题也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挑战。
如何开发喜欢认同这种生活方式人群的潜在消费能力,才是新式茶饮卖茶背后更大的想象空间。
奶茶属于大众快消行业,从市场和消费者习惯来看,具有火爆的一面。但同时,也有需要回归理性的一面。
或许同行的前车之鉴可以给到当前选手们一些思考。
10年前,港式甜品许留山迎来自己的风光时刻。
那时,每个到港的人士必打卡许留山,它不仅是当红的港式甜品,也是当地街头文的组成部分——站在旺角街头,背景是满街霓虹,手里是一杯许留山,即时髦又有烟火气。像极了现在的网红奶茶。
10年后,它的生意越来越差,面临倒闭命运:不久前,许留山关闭了上海最后一家门店。曾经的辉煌,无法再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来自网红茶饮品牌的冲击,更重要的在于其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当下,新式茶饮虽已起飞,但不苦练内功,后果其实可以显而易见。
奶茶市场经过两年的激烈角逐,当前奶茶门店的密度很饱和,万达想要在众多知名奶茶品牌中脱颖而出,还是有很大的挑战。
「食部尚书」
致力深度挖掘快消
热点事件、人物、创业故事
解读新经济周期下的最新快消动态
全球近20万快消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