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段落-----
第六章20几岁要懂得的宴请礼仪
在中餐宴会上闷头吃饭、一语不发是不对的。
中餐宴会的实质就是展开交际,增进彼此感情,不说话是大忌。只吃饭不说话,一来会给人以不擅交际或故作清高的印象,容易被认为是个人不良情绪的当众宣泄;二来会使现场气氛冷场,甚至陷入尴尬;第三会让想结识你的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该如何与你交往,甚至对你望而却步,丧失与你交往的兴趣。如果宴会上有贵宾,你的沉默很容易引起对方的疑心和不快,觉得你在给对方脸色看。
温馨提示
即使筵席上没有自己熟悉的人,也不应沉默到底。
别人与自己交谈时,应礼貌回应。
聚餐的主要功用和目的应该是交际,而不是吃饭。
酒桌上不可大声喧哗
在酒桌上大声喧哗,有人也许觉得无可厚非,觉得“言重了”,其实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在环境幽雅的高级酒店里吃饭时,在酒桌上大声喧哗,有失你自己的身份;在普通饭店的大厅里吃饭时,在酒桌上喧哗,影响周围人的心情;在别人的家宴上大声喧哗,是得意忘形、对主人的不礼貌。如果你初次与人相识而因为工作原因喝酒,在酒桌上喧哗,也许会使对方失去对你的兴趣和信任。
温馨提示
在酒桌上应保持文明、礼貌的姿态。
在酒桌上应避免高声猜拳、行酒令。
在酒桌上应避免争吵、强行灌酒。
不可随便转动餐桌,随时随意转桌绝对不受欢迎。
新上的菜,长辈或主宾一口都没吃到,你就转桌自己先下筷子,别人会觉得你不懂得尊重人,不懂得礼节;别人正在举杯祝酒,你转桌吃菜,别人会觉得你目中无人;别人正在夹菜,你转桌是在给夹菜的人捣乱,给人的感觉是你成心让他夹不着或者夹不牢;众人正在就某事停箸讨论,你却旁若无人地转桌准备夹菜,明显是对吃菜的兴趣大过对与大家交往的兴趣。
随时随意转桌,显得过于自由,这非但不便于制造轻松随意的气氛,更容易给大家带来疑惑和尴尬。
温馨提示
转桌要找没有人正在夹菜的时机。
不要待主宾还未品尝第一道菜时转桌。
转桌时,如果有必要,应先用语言或眼神、动作向大家提示一下。
不可结伴提早离席
在宴会上觉得自己吃得差不多了,想去办别的事情,又不愿单独离开,于是怂恿三五个人一起做伴提前离席。这是不对的。
参加别人的家宴也好,参加单位举办的节庆宴会也好,或者参加友邻单位的便宴,都不应结伴提早离席。宴会的性质不同于鸡尾酒会,不能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想何时走就何时走。提早离席已经是散漫的表现,结伴提前离席更是对宴会举办者公然的恶意叫板。
温馨提示
参加宴会时,应避免提前离开。
有必要提前离开时,不要找一个甚至几个同伴一起离开。
提前离开时,应尽量从侧门离开。
吃西餐不识菜名不可胡乱点
吃西餐时,尤其是在正规的西餐厅吃饭,不认识菜名千万别胡乱点。
点一堆汤或点一堆肉,餐桌上单调不说,如何把食物吃喝完都是个问题;点一堆现场演奏的音乐,额外花钱不说,干等着半天才知道你的“菜”已经“品尝”过了,让人哭笑不得;点的甜食过多,整顿饭吃得不会舒服。总之,吃西餐而不懂菜谱胡乱点,则既无法吃饱吃好,又会给同伴留下糟糕印象。
温馨提示
吃西餐点菜时应首先对菜名有所了解。
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可以请服务人员稍作介绍或提供建议。
吃西餐时,点菜也应考虑到别人的口味和禁忌。
吃西餐要学会点酒
吃西餐时人们不一定会喝酒,但如果有人提议喝酒,而你不会点酒、不会喝酒,会使这顿西餐少了很多“味道”。
吃西餐不会点酒,一方面会使西餐的酒与菜搭配不当而口感欠佳,使某些味道独特或品质优良的酒难以体现出它的特点;一方面你容易被视为不懂装懂,从而引来别人的不信任。点酒而不会喝酒,在酒中随意掺杂其他饮料,美其名曰“鸡尾酒”,这是对好酒和西餐厅的不敬,是对西餐文化无知的表现。
温馨提示
吃红肉如猪肉、牛肉等时适合点红酒,吃白肉如鸡肉、鱼肉等时适合点白酒。
点酒时应根据在座客人的身份、性别、喜好来点,不会点酒可以请懂酒的同伴或服务人员帮助。
喝酒时应避免吸着喝,且应避免猛烈摇晃酒杯。
在西餐桌上客人不可主动斟酒
在西餐桌上客人亲自斟酒、自饮或替他人斟酒,这是不正确的做法。
西餐礼仪中,为客人斟酒是主人或餐厅服务生的责任和义务。对于主人,这也是体现主人身份和尊贵的表现。客人主动斟酒,等于在说“你斟酒不及时,我等不及了”,或者“你倒酒的动作不雅”、“我不喜欢你”、“我鄙视你”。
别人请你吃西餐,无论是赴家宴还是在西餐厅里的宴会,身为客人的你都不要主动斟酒。
温馨提示
在国际礼仪中,西餐桌上通常由主人或服务生为客人斟酒,客人不必动手。
客人接受斟酒时不必端起酒杯或挪动酒杯,任酒杯放在原处,对斟酒的人点头微笑以示谢意即可。
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喝够,可轻声婉拒前来斟酒的主人或服务生,如告诉对方“不用了,谢谢”。
在红酒中加其他饮料
喝红酒时在其中加饮料是错误的。
在红酒中加雪碧,会被人视为愚蠢;在红酒中加茶,简直是乱弹琴;在红酒中加咖啡,是对红酒和咖啡的双重亵渎。在红酒中加入任何其他饮料,都会破坏红酒本身的美味。在西方,红酒也和咖啡一样,正如中国的茶,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当你在熟谙红酒文化的人面前在红酒中随意添加饮料时,对方是无法容忍的。
温馨提示
红酒中不应添任何其他饮料。
红酒中不应加冰块。
红酒不需要冷冻或加热。
在西餐桌上喝酒有度
中餐宴会上喝酒,喝得越多越显热闹,显得宾主关系亲密,且越显“英雄本色”,然而,在西餐宴会上你讲究这一套会被外国人视为极端的无礼。
在西餐桌上不停叫嚷“喝酒喝酒”,会显得不懂自律、自制力差;在西餐桌上不停地让主人或服务人员上酒,会被视为不懂酒文化,亵渎美酒,且不尊重别人;在西餐桌上劝别人喝酒,或端起自己的酒杯向其他桌上的客人敬酒,借花献佛,一方面会被视为强人所难,一方面会被视为自私而浪费。
温馨提示
在西餐桌上,喝酒时应避免劝酒、挡酒、代饮。
在西餐桌上,喝酒不能划拳。
在西餐桌上,不应豪饮,而应适可而止。
吃西餐切忌擦餐具
吃西餐不应该用餐巾或纸巾擦餐具,因为这是对餐厅或主人不信任和不尊敬的表现。
西餐讲究美食美器和优美的环境,当然也讲究洁净卫生。无论是在公共餐厅还是在外国友人家中,西餐上桌前,其餐具必然是经过严格消毒、清洗得干干净净才肯端上桌的。如果你出于习惯,哪怕是象征性地擦一下餐具,服务人员或主人都会认为你嫌餐具脏,对餐厅的档次和服务不信任。如果对方认为你借此挑衅,结果会更不愉快。
温馨提示
西餐桌上的餐巾是用来擦手和就餐中的污渍的,而非用来擦餐具的。
餐巾不能用来擦鼻涕和口红。
餐巾应放在膝盖上,不能塞在领口或围在腰间。
不可大口大块吃面包,一粒一粒吃豆子
吃西餐时,如果你像吃馒头那样随手拿起一整个大面包就咬,拿着勺子一颗豆子一颗豆子地吃,或者用叉子一粒粒地吃,这样做会让“西餐专家”们偷偷发笑的。
大口大块吃面包会给人留下慌张、粗鲁、饥不择食的印象;而一粒一粒地吃豆子,则会显得动作过于琐碎,给人以过于小心谨慎之感。
像吃中餐羊肉泡馍那样将面包撕碎泡在汤里,也是错误的。
温馨提示
吃大块的三明治、面包之前,应先用刀切开,可用手拿着吃;蘸卤汁吃的热三明治要用刀叉来吃。
吃面包最安全的做法是无论大小都先将其切成两半再吃。
吃豆子可以用勺或叉子一小堆一小堆地撮着吃;必要时可适当用面包辅助推一下,堆到叉子或勺子上。
不可捡起掉落的刀叉继续用
吃西餐时,有的人不小心将刀叉掉到地上。为了显示自己的“美德”,他们将刀叉捡起来用餐巾纸擦一下,或者用水冲一下继续用。这样做其实是错误的。
捡起掉落在地的刀叉,一方面是刀叉已经沾染了脏污,再使用会不利于健康;一方面是因为你弯腰去捡的时候容易碰到别人,同时使你的姿态显得多少有些狼狈。如果捡拾的过程中再碰掉其他的餐具,更是平白制造笑话。
温馨提示
吃西餐时刀叉掉落后,应请主人或服务人员换上新的。
使用刀叉时应避免将其乱放而容易掉落。
刀叉掉落后,不要表现得慌张失措。
吃西餐时不可把双肘支在桌上
吃西餐时把双肘支在桌上,可能大多数人都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觉得这只是无意识的动作。偶尔托腮,还会有点思想者的美感。事实上,这样的动作不可取。
吃西餐时把双肘放在餐桌上会显得自负,耀武扬威,在西方人眼中,这是不雅也是不尊重人的表现。将双肘放在餐桌上就像抱胸与别人对话,传达给别人的感觉是保守、抵触和不信任。
温馨提示
吃西餐时,使双手前臂靠近桌边即可。
吃西餐时,上身要挺直,保持自然的姿势。
吃西餐时,应避免趴在桌上的姿式。
吃西餐要学会用餐具
吃西餐在很多人看来与吃中餐最大的区别就是餐具不同,只不过是诸多刀叉上阵。如果你这样想,说明你对西餐餐具的认识不足。因为西餐餐具是不能随便使用的,不是怎么拿都好的。
吃西餐时像拿勺子一样拿刀叉,一切食物都用自己看着顺眼的刀来解决,想用刀的时候用刀,想用叉时用叉,这样做是野蛮和无知的表现。如果你参加外宾举办的宴会,哪怕是野餐性质的西餐,这样做也是不礼貌的。
温馨提示
吃西餐时,别忘记左叉右刀的基本使用规则。
手持餐具时,手不要太靠下,通常握在餐具底部以上三分之二处即可,同时应使餐具的尖端稍微朝向下方。
在正式西餐宴会上吃沙拉、鱼、肉、甜点等不同食物时,要会使用相应的刀叉,并按照上菜的顺序依次使用。
吃西餐不可乱放刀叉
吃西餐时,别因为不会放刀叉而引起误解甚至挑起纷争,被别人视为餐桌礼仪的门外汉。
在中餐餐桌上,我们吃菜通常是全部吃完后才撤盘,中途即便你暂时离开,主人或服务人员也不会将没吃完的菜端下去。但吃西餐时不注意刀叉摆放的位置和方式,如果你就餐途中放错了刀叉,同伴就可能认为你已经吃饱了,服务人员会认为你不再吃这道菜而主动上前撤盘。当你正在与别人交谈,却突然被服务人员端走盘子,或者中途离开返回后,发现面前的盘子已经被撤掉了,你怎能不惊讶失色呢?
温馨提示
吃西餐中途离开餐桌时,应将刀叉尖端向上,交叉放在主盘中。
吃西餐中间交谈时,可以不放下刀叉,但不应拿着刀叉做手势、乱挥舞。
无论何时都不应将刀叉一端放在桌上,另一端放在盘中。
喝汤时切忌把整个勺子放进嘴里
在吃西餐的过程中,喝汤时将整个勺子放进嘴里是不优雅的举动。
喝汤时将整个勺子放在嘴里,给人一种贪婪的印象,显得很粗鲁。如果汤里还有肉丁、菜叶之类,一下子将整个汤勺送进嘴巴,嘴巴立刻被塞得满满的样子一定很滑稽;如果此时别人刚好问你一个问题,你恐怕不能马上将食物解决掉;如果不小心有汤汁从嘴角漏出来,此时的景象也难免让人忍俊不禁。
温馨提示
喝汤时,将勺子放进嘴中三分之一左右即可。
喝汤将勺子放进口中时,应避免发出勺子碰撞牙齿的声音。
喝汤时,应避免勺子从嘴里取出时残留食物渣子。
不可将面条切断再吃
西餐中也有面条,比如意大利面。吃面条时,有的同胞大概觉得没有筷子,担心吃起来麻烦,于是就先用刀将面条切断,将其弄成小段吃。这样做看似方便许多,其实是犯了常识性错误。
把面条切断,首先破坏了面条的美感,从视觉上说,已经谈不上是美食了。切面条的时候,如果你将渣滓弄得满盘都是,估计满桌的人都会对你暗自摇头。
温馨提示
面条应用叉子头部卷着吃。
吃面条时可以用汤勺辅助,但是不能用刀切断。
吃面条时不要一次挑太多,以免掉落。
吃鱼时不可将鱼翻过去吃另一半
在西餐桌上吃鱼时,吃完一面后,将鱼翻个身去吃另一面是错误的。
吃完一面后翻过来吃,这样做很容易使汤汁淋漓,无论是掉在桌上还是星星点点洒在盘子里都显得不雅。如果不小心洒到自己或别人身上,更会不好收场。当你粗鲁地将鱼翻过去时,即使你做得很熟练,没有妨碍到任何人,其结果也只能是让注意礼节的人失望。
温馨提示
吃鱼时,应先将鱼身体两侧的小刺用刀割离鱼身,再用刀将上面的鱼身切割成块,用叉子进食。
吃完一面鱼肉时,应将整个的鱼骨用叉挑起剔掉放在盘边,应避免将鱼骨弄断。
吃鱼的时候,应避免将其分割得很碎、很烂。
不可将装饰配料直接入口
吃西餐时,将腌菜、泡菜、生菜等装饰配料直接入口是错误的吃法。
直接拿着吃或者随便用餐具将装饰配料送进嘴里是鲁莽的做法,这样做会让专业人士笑话。中餐有中餐的文化,西餐自然也有其不同凡响之处。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吃,会给人以不善于与人沟通、不肯“屈尊下问”的印象。如果别人因为你这样的失误而淡化与你的交往,必然很遗憾。
温馨提示
装饰配料端上来时,应用餐勺取适量放到自己的主食盘或黄油盘中。
装饰配料应该配合佐料来吃,先将佐料洒在配料的旁边,再用手拿配料蘸佐料吃。腌泡菜配三明治吃时用手拿,配肉吃时用刀和叉。
吃橄榄时,应先将核吐到拢好的手中,再放到盘中;芹菜类应用叉子来吃;柠檬片应用叉轻刺果肉,将果汁挤到要吃的食物中。
吃水果时要注重细节
我们平时吃水果时,苹果是洗洗就整个一口一口地吃,香蕉是整根剥皮后一口一口咬着吃,葡萄则是从大串上扯一小串摘着吃。在中国习惯中,这样吃无可厚非,但在西餐桌上就应坚决杜绝。
同样一种食物,在某个地区或国家可以这样吃,换了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就该以另一种方式吃。正所谓“入乡随俗”,既然相应的场合有相应的规则,如果违反当然是不礼貌的。
温馨提示
吃香蕉时,应该将皮剥去后切段食用。
吃苹果等水果时,应将其切成适口的小块食用。
吃橙子时,应将其像切西瓜一样分切成小块吃。
吃西餐不可随便用手取食
有人在吃西餐时,一看到上来大块的烤肉、鸡块、鱼块、牛排等等肉食或一些点心,就想伸手去拿。这样做是不合礼仪的。
西餐礼仪中非常讲究优雅文明,几乎大部分食物都需要用刀叉来取用。如果像吃手抓羊肉一样抓起一块食物就吃,吃得满手油,必然会引人侧目。这样做不斯文优雅,对于陪同你吃西餐的客人而言,他们会为有你这样不懂规矩的朋友感到脸红。
温馨提示
在主人允许的前提下,可以用手撕吃食物。
餐前端上洗手水,说明眼前的肉食可以用手吃。
除了长条状的芹菜等蔬菜可以用手取食,其他应使用叉子或勺。
吃西餐切忌滥用调味品
吃西餐时不停往食物里加各种调味品,尤其是在外国友人家中就餐时,这样做是很令对方生气的。
向服务人员或主人额外地索要调味品,说明你对厨师或主人的手艺不满意,这样做是对厨师或主人的不敬。如果招待你的人恰好特意做成这种味道,以此来展示食物特色,你却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在食物上添加调味品,会影响食物原本的风味,更是对招待者好意的辜负。如果你在一些名贵食物上滥用调味品,简直是无知和对食物的浪费。
温馨提示
吃西餐时,乱用调味品是对主人或厨师的不敬。
吃西餐乱用调味品会破坏某些食物本身的独特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