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岛
感情里最可惜的,不是没有相爱,而是没有未来。
《相见恨晚》的评论区,有这样一句热评:
“我不得不承认,曾经有那么一刻,我以为我们能在一起一辈子,我放下了所有骄傲,迁就了你的一切,可还是没能走到最后。”
这种离开,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哪怕已经过去也令人耿耿于怀的原因,便在于曾经真的拥有过。
因为拥有过,才想过将来,才为两个人的未来努力过。
也正是因为努力过,才很难接受还是没有未来的结果,哪怕人们都说,离别是感情的常态。
感情里,不是每对在一起的情侣,都一定能走到最后,也不是每一次深爱,都能够有美满的结局。
有些时候,爱是真的爱,分开也是真的无法和好,虽然觉得可惜,但谁也无可奈何。
爱情的结局,往往是恋爱时彼此的状态所决定的,感情里,也只有这样恋爱的两个人,才容易有将来。
相爱时,不对爱情寄予太高期望?很同意七堇年在《北方》中说过的一句话:
“如果我们不想对人事失望,惟一的方法就是不要对它寄予任何希望。这不是绝望,这是生存下去的惟一途径,亦是获取幸福感的前提。”
爱一个人时,很多人下意识地会对对方寄予期望,觉得这是爱上之后十分正常的表现。
好比在爱情里,有些人希望另一半总能及时回自己消息,有些人希望另一半能腾出时间陪自己逛街,有些人希望另一半懂得适时关心自己...
要说这些要求过分吗?
其实不过分。
但如果对一个人的要求太高,或者太多,希望对方能回自己消息,又能陪伴自己,还有上进心,这些要求综合起来,会成为别人无法满足的奢求。
如同《三十而已》中的钟晓芹,正是因为对陈屿的要求太高,在爱情里想要的太多,才总是觉得不如意。
钟晓芹觉得,爱情应该是充满仪式感的,应该是浪漫的,哪怕结了婚也应该如此。
于是,她总是在嫌弃陈屿不懂浪漫,不懂女孩子的心思,但她忘记了,她最初喜欢陈屿的原因,也是因为陈屿务实。
爱情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投射心理”。
意思是每个人会把自己的想法,投射到别人身上,会希望对方给自己的爱,刚好是自己需要的爱。
但就像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没有谁真的那么完美,能满足另一个人的所有幻想;也没有哪段感情可以永远如意,让两个人总能享受其中。
真的希望感情能有结果,希望两个人能有未来,总要学会不对爱情抱有过高的期望。
接受对方的不完美,爱真正的对方,只有能以这种心态开始恋爱的两个人,感情才更容易有结果。
恋爱时,愿意计划两个人未来?有些时候,一段感情之所以没有未来,不一定是因为两个人不想,但很有可能是两个人无能为力。
这种无能为力,往往是对未来没有计划造成的。
就像前段时间,有位读者朋友问我:和男友感情很好,但是男友不符合家里人的要求怎么办?
原本以为她家里人要求很高,细问之下才知道,她的男友仅仅不符合她家人提出的一条条件——结婚前要有房。
两个人本来就花钱大手大脚,虽然工作多年,却没有一点积蓄,家人对于买房这件事,也帮不上多少忙。
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在打算结婚之前,从来都考虑过要不要买房的问题。
问起她是怎么想的是,她说:“我也觉得结婚前要有房,只是之前没和他聊过,现在才有点不知道怎么办。”
试想,这个问题好解决吗?
也许之前若是聊过,其实很好解决,但因为之前从未考虑过,才格外难以解决。
感情不是一件只需要谈情说爱就能有结果的事,很多时候真的希望爱情有未来,起码要考虑两个人的未来。
就拿婚前买房这件事来说。
想要买房的人,要求不过分,没能力买房的人,也不算犯了错。
但如果,两个人总是想着逃避问题,思考不考虑结婚需要什么的时候,等真的到了不符合彼此要求的那一天,感情也许只能无疾而终。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恋爱的过程中,很多人喜欢逃避问题,总觉得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延后再说。
只是,那些被逃避的问题,不是不存在,最多是在推迟矛盾爆发的时间。
反而越是提前预料到,提前想好解决办法的时候,也许当下两个人的日子会难一点,但两个人会离未来更近。
爱情里,最不需要的就是想当然,只有提前规划未来,提前搬开未来路上的绊脚石,未来才会如期而至。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写道:
“努力就可以成功,相爱就可以在一起,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谎言,支撑着我们年少时跌跌撞撞。”
之所以有那么多努力不能成功,有那么多相爱无法在一起,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因为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也许出了错,爱的人和爱的方式也许有问题。
如同一个爱喝可乐的人,非要买雪碧喝一般,哪怕喝再多,也无法获得想要的感觉。
所以,真的希望感情能有结果,真的希望两个人能有未来,总要学会爱一个对的人,用对的方式去爱。
好比对爱情不寄予过高期望,或者是懂得计划两个人未来的时候,这样恋爱,才更容易有将来。
—END—
今日话题:
你觉得怎样恋爱,才容易有未来?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