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狮山公园到雄安新区俞昌斌amp

白癜风的饮食问题和影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4977095345154349&wfr=spider&for=pc

俞昌斌的朋友圈系列对谈连载(七)

——与陈巍先生的对谈

▲陈巍,TLS景观设计项目总监

自我介绍:学过书法,玩过画画,觉得艺术细胞还不差。本科电气,硕士环艺,完全没有啥关系。主要学不懂机械,只好学别人跨界。笃信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国内蛰伏多年、赴美卧薪十年,终于完成了从工科男(类程序猿)向文青(设计尸)的转变。主张设计即表现、心法与技法双修以提升设计和表现力。不断尝试用开放的心态、灵活的方式、丰富的情感来塑造场地。俞昌斌(以下简称“俞”):易亚源境与TLS(前汤姆·里德事务所)合作上海万科徐汇中心绿轴公园的时候,我初次认识了陈巍先生。我比他年长几岁,我们很聊得来,一直到现在都保持密切的沟通。一个月前我向他邀稿,就他们当前设计的优秀的项目谈谈设计理念。-年TLS设计的苏州狮山公园改造项目,在国内的设计圈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图纸精美,逻辑严密,是一本难得的优秀范图文本。年TLS与SOM联手进行雄安新区的城市设计,TLS负责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陈巍先生带来了关于这两个项目的设计理念、风格及手法的分享,干货满满,是不可多得的文章,值得大家学习。我具体提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从苏州狮山公园以及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项目可以知道TLS主要采用的设计表达手法是叙事性设计表达而非传统模式化表达。我们知道,好的故事讲解,比起传统模式化的前期分析,功能定位,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更容易让各类人群接受,不仅仅是评委,也包括人民大众,更接地气的娓娓道来,让看腻了套路表达的设计方案的大家眼前一亮。作为设计师,在某个方案中,如何提高我们的表述,叙事能力,讲好一个故事呢?2、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如何将人文因素很好的融入环境中去?3、现在的设计总在强调场地记忆,在利用历史元素、场地元素、文化元素的时候,怎样凝练,怎样使用可以自然不突兀?4、你认为如今的景观设计最缺失的是什么?年轻设计师最应该提高的是什么?5、结语以下开始正文:(本文字,阅读需12分钟)俞:从苏州狮山公园以及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项目可以知道TLS主要采用的设计表达手法是叙事性设计表达而非传统模式化表达。我们知道,好的故事讲解,比起传统模式化的前期分析,功能定位,方案设计,详细设计更容易让各类人群接受,不仅仅是评委,也包括人民大众,更接地气的娓娓道来,让看腻了套路表达的设计方案的大家眼前一亮。作为设计师,在某个方案中,如何提高我们的表述,叙事能力,讲好一个故事呢?

陈:我认为讲好故事的关键前提是要有“大想法”,就像语文老师教导我们说写文章一定要有主题和中心思想一样。大想法和项目的关系就好比绳子和珠子。大想法是线索,把看似无关的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项目分析、功能、设计这些相对独立的内容在同一个大想法的引领和激励下会变得生动而又连贯——也就是你提到的故事化的表达。但我认为叙事表达是对传统表达的提升而不是颠覆,叙事化的表达依旧需要缜密的分析、准确的功能定位和详细设计来支撑。不同之处在于大想法会让你的分析、定位和设计更加齐心协力,有的放矢,从而更加独特和有趣。好比开派对,可以是没有任何主题的朋友聚会派对,也可以在主题性的卡拉OK派对——每人唱自己的拿手歌;亦或百乐餐派对(Potluck)——每人带一份自己的拿手菜的聚餐派对。同样是吃吃喝喝玩玩,在主题的引导下会变得更加特别、有趣和充满惊喜。

项目设计的“大想法”其实并非宏大的想法,而指的是独辟蹊径,超越功能层面,直通艺术、情感或社会价值层面的想法。我以为设计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创造价值。设计本身是有功能性的,但更高的价值应该是超越功能后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设计表达本身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好比书法,就成功的超越了文字的工具属性,达到了一种艺术境界。有一则关于书法家的趣闻:有段时间总有流浪汉在一位大书法家的的院门外小便,让他困扰不堪,于是提笔写下“不可随处小便”贴在院门外。因为字体潇洒飘逸,被有心人盗走,把文字重新排了一下顺序,变成“小处不可随便”。这位有心人通过“慧眼”让文字由工具上升成为艺术品。设计师也应当是这样的有心人,通过独特的大想法来统领设计,从而创造和提升作品的价值。

苏州狮山公园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与《清明上河图》的邂逅。15年第一次踏勘完场地后,恰逢苏州博物馆举办“吴门画派之仇英特展”,我也是第一次知晓仇英版《清明上河图》。画卷以明代苏州城为蓝本,以连续的时空为轴,描绘了苏州城建立在山水格局之上的丰富市井生活场景。展开这副卷轴,仿佛游历在一个真实而又诗意的山水城市。仇英的画卷里没有千里江河,也没有险峻构图,有的是勤劳的纤夫、清雅的文人、调皮的儿童、谈笑的妇人。这些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单纯而不单调,平淡而不平凡。仇英的画成就了狮山公园的主线——山水与城市的融合,人与人的融合。也让我知晓景观不是目的,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途径——就好比《野狼disco》里的散装粤语不是目的,是情怀。

▲苏州狮山公园鸟瞰图在参与雄安启动区城市设计项目时,当我面对这样广阔的一座城,感觉似乎许多设计语汇都变得苍白了。一直困惑于如何从景观角度定义这样一座未来容纳万千的城市。直到有一天我跳出设计师的身份,把自己当作这座千年之城未来的使用者,答案才渐渐明了。试想怎样的一座城市,能让我为之想往,来到这里安居、乐业?我认为一定不是物质层面的华丽和壮阔,能打动我的应该是一座充满情感与生活的城市——城市的本质是“人”。发掘雄安这片土地上中国人的美好情感与想往生活便成了我设计的方向,节气的理念便应运而生。节气表面上表达的是中国人独特的时间观和自然观,实则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借由自然相连的生活观。我们通过节气理念梳理了场地、气候、自然条件与地方特色人文活动的关系,从而营造出一系列独特而富有情感的,具有天时地利属性的生活化景观场所。▲雄安启动区二十四节气主题设计

俞:我们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如何将人文因素很好的融入环境中去?

陈:人文的核心在于“人”,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我认为设计其实不是目的,是一种媒介,我们通过设计想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更好的联系,核心也是“人”。我们知道人之所以为人,正是由于我们丰富的情感性,我们身处的环境其实也是情感物化的体现。因而设计中融入人文因素就是为了赋予空间以人特有的价值观,以情感,以灵魂。从而引发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共鸣。

将人文因素很好的融入环境不是一件简单的过程。对人文肤浅的解读打动不了观众,只有借用情感的纽带才能让人为之动容。我认为一个好的切入点是充分挖掘人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体验,并与当下结合,通过对环境的巧妙组织来再现这种情感体验。举一个例子,雄安启动区设计里有一处以谷雨节气为题的节点设计。说到节气的表达,有人可能会想到将与节气相关的文字或图像融入到铺装或景观小品里,然而这样的表达实在难以让人产生共鸣。

我在北方长大,儿时记忆里,每年谷雨节气时,槐花盛开,总见人拿着长长的竹竿去挑些槐花,拿回家放进米里,蒸成槐花饭。邻里间这时便开始相互串门,分享美味。那一段时间里,整条街整个社区都溢满香气——起先是槐花的清香,不多时便是槐花饭的香气,也是人情的味道。这样邻里间温暖和谐的场景,在我童年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多年后槐花的味道依然能让我联想起家的温暖,邻里的和谐。这种借由自然连通人情的体验,在我看来这恰是景观的意义所在。虽然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然而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是不变的。在这张描述雄安邻里生活的节点里,便是以现代生活方式为背景,传递了邻里间不应改变的分享、互助和关怀的情感。

▲《社区槐花夜》——雄安谷雨主题节点

再举几例。春字除春天外的另一个含义是“爱”。每逢春分节气,桃花盛开,燕子成双归来共筑爱巢。古代只有在此时未婚男女才可以外出相会。雄安启动区爱情湾,人民桃花相映红,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年龄的情侣,徜徉在春意正浓的桃花水畔。在这里人与景,景与情交融在一起。▲《水畔桃花灯影》——雄安春分主题节点每年5月5-6日前后,春天过去,“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之初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万物进入了快速生长的季节。雨后初霁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人们纷纷来到生态堤旁漫步,纳凉。立夏到,摇蒲扇,是当地的风俗。放风筝,钓鱼,也是这个季节挥之不去的美好。▲《孟夏长堤漫步》——雄安立夏主题节点“七月流火”,小暑是炎热夏天的开始。儿时回忆里生命与自然更加贴近,什么时候该上树摘果,什么时候该下河游泳,似乎都是老天帮我们计划好的。然而这些在现代都市生活让这些都成了奢侈品。我对于雄安的愿景就是有这么一座城市,人们每天的生活能够更加贴近自然。可以切身感受天地、花鸟、虫鱼、以及日月星辰的变化,感受到这些变化和生命相连的快乐。从而更加享受生活。▲《淀泊戏水》——雄安小暑主题节点“冬至一阳生”,冬至是阳气始生、日短之至的季节。既是年年岁岁的结束,也是开始。在雄安冬至的夜晚,人们可以像古人一样藏续自己的阳气,在地热温泉中养生。忙碌了一年的家人在泉水边团聚,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品温泉水饺,赏冬夜雾凇,将是雄安人独特的“贺冬”方式。▲《冬夜雾凇温泉》——雄安冬至主题节点

俞:现在的设计总在强调场地记忆,在利用历史元素、场地元素、文化元素的时候,怎样凝练,怎样使用可以自然不突兀?

陈:违和感产生的原因在于逻辑的缺失,因果的缺失。园林景观是一个非常强调“上下文”的专业。在国外上学时,“上下文”(Context)这个词在课堂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个词对于有工科专业背景的我来说毫无违和感。我本科修的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电路与电子都是核心基础课。电路板上每一个电子元器件都会与其它元器件间首尾相连,每一个元器件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前序元器件的正确信号输入。只有正确的电子元件引脚被连通,才能将输入信号转化为正确的输出信号,任何一个错误的引脚连接(逻辑缺失)都会导致系统的失效。也许是当年种草太深,在我看来景观的设计过程就犹如搭建一块电路板的过程,每一个设计元素(历史,场地,文化,自然,空间,形态等等)都是具有独特功能的电子元器件。每个元素之间不能是没有关系而孤立存在的,一定是通过特定的逻辑(剧情)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有了逻辑,故事才讲得通,才不突兀。反过来看,不符合故事剧情需要的元素其实是可以被删减的。

设计之初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大想法,在这个大想法的统领下,对所有设计元素进行提炼,留下符合故事和剧情的部分。在我看来,设计的本质在于自圆其说。好的设计在于恰当地使用逻辑思维,故事思维,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故事思维同样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设计表达和沟通方式,故事所激发的想象力会填补画面的缺失,使不同元素更加融合,消除违和感。曾经参与过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水岸改造项目,在寒山寺对面的水岸我以《枫桥夜泊》为题创作了一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的美在于其意境之美,张继将他的经历与切身感受融情入景,情随景生,境由心生。受到作品情境结合手法的启发,我没有刻意去还原诗词的文字部分,而是从营造氛围与意境入手:从近景到远景地面及水岸上飘曳的鱼火(灯光装置)、远景岸边(实为岸上)停靠的一叶扁舟(雕塑)、氤氲的水汽(人工雾)与背景里的寒山寺、夜空、残月、飞鸟共同构成了一幅意境朦胧、清冷幽静的江南水乡图。在苏州狮山公园和雄安启动区项目里我也是用同样的方法,挖掘场地最有价值的元素,并通过叙事的手法来营造情境合一的场景。

▲《枫桥夜泊》——苏州京杭大运河风光带枫桥段▲《过山车鸟语林》——苏州狮山公园(原狮山乐园)场地记忆节点▲《时间之旅》——雄安现有坑塘改造利用

▲《龙舟竞演》——雄安夏至主题节点

▲《空中游廊》——昆明巫家坝中央公园飞虎队纪念游廊

俞:你认为如今的景观设计最缺失的是什么?年轻设计师最应该提高的是什么?

陈:我们这个时代不乏有很多好的作品,平庸的作品往往是类似的,比如情感的缺失,生活的缺失,导致片面的追求形式感和对文化的粗糙解读等。创作出有情感作品,年轻设计师首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官世界与精神世界,多读多看多走,多培养一些不同类型的兴趣爱好。创作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灵感对创作至关重要。灵感在我看来就来自与大脑神经信号的“串线”。人的感官系统是极其丰富和敏感的,眼、耳、鼻、舌、身、意统统都应成为设计师灵感的来源。创作灵感往往来自于不同感官系统之间“串线”——神经学上称之为联觉(Synesthesia)。我们所研究的设计并不是单一关乎视觉系统的创作,其它所有的感官都会对设计起到积极的作用,都应该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互相激励。不同感官间相互激励的现象在生活中其实非常普遍,却非常容易被忽视。作为吃货,举个吃的例子。许多人不知道美味的感受超过90%其实都是由嗅觉提供的。舌头能捕捉到其实只有酸、甜、苦、咸、鲜五种味道而已,而嗅觉却能捕捉到多种不同的气味。在你吃巧克力的时候可以试试掐住鼻子(记得用嘴呼吸),会有如同嚼蜡的感觉,巧克力丰富的层次和滋味都不复存在了。同样当你同时蒙住眼睛并掐住鼻子,你很可能尝不出可乐和雪碧的区别。

回到设计上来说,大家都知道场地解读的重要性,然而对场地的创意性解读,充分感受场地所蕴含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changjk.com/afhgx/23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