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后,西方的文化生活逐渐进入到中华大地,其中红酒就是典型的代表,说起喝红酒,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红酒兑雪碧”的梗。说起“红酒兑雪碧”的喝法,现在的80、90后可能尤其鄙夷,会认为这种喝法不够文雅,也缺乏仪式感,破坏了红酒文化的韵味。不过也有人表示,欧美人可以向茶里加糖和牛奶,甚至将其重新包装成为奶茶,并且行销全球市场,也没见有人说这是破坏了茶文化。耐人寻味的是,在中国发起“红酒兑雪碧”喝法创举,并不是社会上的门外汉,而是一家专业的红酒企业,这家企业就是中法合营的王朝葡萄酒有限公司。由于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中国民众第1次接触到了酸涩的红酒,但是尚不适应红酒的口感,因此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很多红酒标榜是干红,实际上都加了甜味剂,让红酒变甜,才由此打开了销路。而王朝葡萄酒更是把这种红酒变甜的理念,转化成一次大型社会活动公关。当时在年,王朝葡萄酒公司举办了“红王朝加雪碧--四川北路海派饮品节”,用王朝葡萄酒兑雪碧,分发给很多路人和游客品尝,这一做法被当时媒体传播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时间“红酒兑雪碧”成了最广为人知的红酒饮用方式。至此,王朝葡萄酒此一举把自己推到了市场顶端,一举拿下50%的市场占有率,很多娱乐场所也跟进推广王朝葡萄酒兑雪碧。然而,曾经力压张裕和长城,作为中国第1销量品牌的王朝葡萄酒,如今已经没落了。年王朝葡萄酒公司营业收入只有2.38亿元,远远低于张裕和长城两大葡萄酒品牌,葡萄酒业务仍处于巨额亏损的状态,依靠变卖酒堡,才得以实现年盈利。最近王朝酒业的股价仅为0.58港币,折合人民币仅4.7毛钱,市值仅仅7.24亿元,张裕A几乎是其40倍。王朝酒业曾在业内有“酒的王朝”之称,究竟在几十年里经历了什么?王朝的前身是天津一家葡萄园酒厂,但在上世纪80年代前,这家葡萄园酒厂的仅在本地小有知名度,直到国外酒业巨头人头马的投资,才改变了这家酒厂的命运。年,众多外资涌入国内市场,而人头马就是其中一员。刚进入中国市场的人头马,发现国内红酒市场一片空白,于是决定投资一家酒厂,共同开发红酒品牌,这种“好事”正巧落到了天津葡萄园酒厂的头上。作为天津首家合资企业,天津葡萄园酒厂也顺应外资的要求,将名字改为“王朝”,这家王朝葡萄酒公司,初期投资金额高达万元,年产10万瓶葡萄酒。有了资本作靠山的王朝葡萄酒,很快就走出天津,加上其披上了外资的马甲,很多人都将王朝视作为葡萄酒中的上品,就连长城、张裕和王朝相比,都略微逊色。值得一提的是,王朝推出了国内首瓶全汁半干白葡萄酒,这款酒甚至在国际评酒会中,蝉联5年金奖宝座。而到了90年代,王朝葡萄酒更是迎来高光时刻,被指定为“国宴用酒”,在葡萄酒市场占据超50%份额。21世纪初,王朝葡萄酒仅品牌价值,就高达25亿元,堪比一家中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年王朝酒业全年营收实现16.15亿元。然而在王朝风光的背后,却未能跟进消费形势做品牌创新,大部分收入依赖中低端产品的销售。进入21世纪后,各大葡萄酒品牌,纷纷为提升市场份额使出各种计策,张裕执行多品牌战略,在年注册解百纳,推广高端定位产品,长城则推出了新品年份酒。然而王朝酒业由于自身的制度限制,改革的动作极其迟钝,直到年左右才意识必须进行营销改革,姗姗来迟地推出橡木桶陈酿,虽然这款酒的市场反响不错,但在市场份额上表现一般。年,大势已去的王朝酒业,净利润同比暴跌97.3%,同年洋河股份欲收购王朝,但双方多次洽谈,均已失败告终。从年到年,王朝酒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而年的盈利,也只是因为出售酒堡的溢价填补了葡萄酒业务的亏损。为了能够维持公司正常运行,王朝酒业在前几年大量抛售酒堡、酒庄等核心资产,曾经王朝酒业做拥有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价值高达6亿元,但是如今只剩下万元。换句话来说,王朝酒业可能已经沦落成一个灌装厂。年,有人在法国波尔多的家乐福超市里发现了一瓶上个世纪90年代生产的王朝喝酒,而价格仅仅是十几欧元,显然是被欧洲消费者故意忽视了。如今,王朝葡萄酒已经很少出现在超市了,只有在天津本地超市才能经常看到王朝葡萄酒的身影,这家曾红遍全国的葡萄酒品牌,似乎“返璞归真”成为了之前籍籍无名的天津葡萄园酒厂。